国内音乐杂志“音阅”是如何诞生的?

若是促成一个好事情,一位国内音乐创作人因此被发掘了,我想,这就是“音阅”存在的价值了。

文/颖蕙

H(颖蕙,采访记者):  还记得人生中首次认真地接触音乐的时候,是在几时呢?

K (筱燕,音阅创办人):真正接触到音乐是在中学时期。当时受到戴佩妮的影响去看了一场在新山举办的创作比赛,才知道原来有音乐创作这回事。这启发了我,因此便着手学吉他,以及常去听音乐会。慢慢地,认识了许多玩音乐的朋友,也学着开始词曲创作,发表原创音乐。

麻坡的乐队交流

Awake、cross、B5、裸体国王及狂峰乐团齐集在麻坡。

2011年,我与某版权公司旗下签约成为词曲创作人。不过直到至今,我的歌曲还没成功打入市场,可能是因为创作较不入主流,偏抒情却带有摇滚元素吧(笑)虽然如此,我想玩音乐的这段期间,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好多国内的地下乐团和独立乐手等等。在一次的机缘巧合下,我替多10组创作人制作发行了新山八字辈音乐创作专辑《何言乐色》。

《何言乐色》商场宣传

H:除了玩音乐,也很常看到你在办音乐相关活动?

K:是的,2008年起,我与友人创办了乐不思俗工作室,以柔佛新山为基地推广音乐,并参与筹办了许多音乐活动,像是策划南方大学学院“离开地球表面Jump Party”之狂月摇滚演唱会、“老街摇滚”派对、共同策展“玫瑰色革​​命”反公害摇滚表演参与新山艺术节JB Arts Festival独立乐团表演等等。

2013年,我赴台读研,暂停了在马来西亚举办的音乐活动事宜。不过赴台念书后,却没想到我依然主办以及协助了许多音乐活动,因为两地的人都认为我是“地头蛇”,要我帮忙牵线,做连结。

H: 这就是激发你创办国内第一个音乐杂志“音阅”的念头吗?

K: 做了许多音乐活动,并从台湾念了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硕士回国后,很多人都觉得我不为国内独立音乐产业做些什么,实在可惜。说实话,当时我也觉得不适应,也觉得很反感,为什么我要做别人眼中觉得应该做的事,我都不觉得可惜,因此毕业后,我很多年都没“出息”(笑),没去做关于音乐的东西。

直到近期在新山与一位音乐前辈聊天,发现原本随性的他,买了几千令吉器材就为了自己玩的他,突然开了livehouse,就是为了让新山音乐人有个更理想的地方做音乐,这仿佛触碰到心里的某一处。他不光是自己在努力,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去做些什么去回馈给音乐产业。

贰拾玖区Area29成为了新山音乐创作人的新聚点。

想了想,国内确实不缺乏好的独立或流行音乐,只是少了一个产业链把这些作品推出去,大家都默默地自己做着音乐,但缺乏接触和交流。媒体是这个音乐产业链缺失的一块。于是,我想我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,也曾参与独立音乐杂志平台的制作,因此适合填补这个空缺。去年末,我开始筹办国内第一个线上音乐电子杂志。

H:对于你而言,“音阅”是个怎样的平台?

K:这是一个从南马出发到全世界的杂志平台,当中包括国内外独立以及流行音乐资讯。这能让音乐创作人更好地认识彼此之外,也能让其他国家参考马来西亚的音乐产业是如何运作的。若是促成一个好事情,一位国内音乐创作人因此被发掘了,我想,这就是“音阅”存在的价值了。

当然,我们的阅读群众对象也包括那些学乐器,对音乐有兴趣的年轻人,让他们更了解什么是音乐,如果进入音乐行业等等。至于音乐文章的写手在国内也不常见,甚至很少看到新血加入。10年前,和10年后都是同一班资深的写手在写着音乐相关文章,未来是不是会断层?要怎么办呢?因此也希望借此平台,能鼓励更多人写音乐文章,更靠近音乐产业,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玩!

转载请注明出处